2025年6月24日——第二十三届世界制药原料中国展(CPHI China 2025)于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制药行业盛会,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00余家参展企业及超10万名专业观众。
岷山科转投资的成都岷山创芯生物芯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岷山创芯”),首次携其自主开发的可溶性微针给药技术平台及精准微球技术平台亮相,凭借其先进的透皮递送解决方案及精准微球制造技术,成为现场专业观众与行业专家关注的焦点。
展会盛况:全球医药创新的风向标
本届展会以“创新驱动·绿色智造·全球协同”为主题,覆盖制药原料、辅料、生物技术及高端制剂等领域。据主办方统计,本届展会国际化程度再创新高,注册海外观众达15,000余人,来自166个国家和地区,同比增长16%,凸显其作为中国医药产业“出海”关键平台的地位,更成为展示前沿技术、探讨行业趋势的核心舞台。
可溶性微针重塑给药未来
技术优势:岷山创芯此次展出的可溶性微针项目,以其无痛、高效、精准递送的特性,解决了传统注射和口服给药方式的痛点。微针阵列采用生物相容性材料,穿透角质层后针体溶解并释放有效成分,避免传统注射的疼痛与交叉感染风险,提升患者依从性。
应用场景:可应用于医美、药物及疫苗无痛递送等领域,也可作为二类医疗器械促进其他活性成分的透皮吸收,尤其适合儿童、老年、长期需要注射及畏针患者群体。
产业化进展:目前已自建自主知识产权的微针生产线,自主开发医美类产品,并与国内多家药企达成开发载药微针贴片的合作意向。
精准微球极具创新价值
技术优势:岷山创芯的精准微球技术以半导体工艺+生物芯片为核心,通过纳米级粒径控制及表面功能化修饰,实现微球尺寸精准一致、批间性能一致,灵活高产,能显著提升医美填充、高端复杂制剂、生物分离、精准诊断等领域的产品性能。
应用前景:以医美微球、载药微球、色谱填料、诊断微球等形态应用于再生医学、医学美容、药物复杂制剂、药物生产、医学诊断等相关领域。
产业化进展:目前已有专利保护的生产工艺,与多家企业完成试样并达成合作意向。
展会现场,岷山创芯的展台吸引了众多国际采购商和科研机构代表驻足交流。其技术团队通过样品展示,直观呈现了微针的载药效率与安全性、精准微球生产工艺与特点,获得与会专家高度评价:“这些独创工艺及技术有望重塑透皮给药及微球市场的竞争格局。”
行业趋势:可溶性微针及微球赛道潜力凸显
随着全球制药行业向精准化、无创化方向发展,可溶性微针、精准微球等技术作为新技术的代表,已成为企业布局的热门赛道。同期论坛中,多位学者指出,AI赋能、生物材料创新及跨学科融合是推动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关键动力。可溶性微针及精准微球技术因其患者友好性、精准性的能力,被预测为未来五年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之一。
展望未来:深化合作,加速国际化
岷山创芯CEO在展会期间表示:“CPHI China是链接全球资源的枢纽及桥梁。我们期待通过这一平台,加速技术商业化进程,并与国际伙伴共同探索微针、微球技术在医美、肿瘤免疫、基因治疗等前沿领域的应用。”
关于岷山创芯
岷山生物芯片研究院是成都高新区“岷山行动”计划第二批揭榜项目而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其运行载体公司——岷山创芯于2023年4月注册成立,是由核心科学家团队控股,政府投资机构、上市公司与社会资本参股的科创企业。
岷山创芯利用生物微电子、再生医学、纳米生物医学等前沿技术,与智能生物微电子系统相结合的创新关键技术和医工结合的多学科交叉技术平台,以器官生物芯片为特色方向,以分子诊断芯片和仪器及前沿生物芯片为协同方向,构建国际领先的生物微电子项目与医工结合的创新项目集群。采用以“技术”为核心,以“评价”为标准,以“管理”为纽带,以“资源”为辅助,以“推广”为助力,以“资金”为帮手的“六位一体”模式运营。通过平台熟化具有临床价值的诊断和治疗产品,解决肿瘤、感染、心脑血管、呼吸、代谢等重大疾病精准诊断和精准治疗的“瓶颈”问题,助力医药健康产业发展。
岷山科转成立于2021年3月,专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围绕揭榜挂帅型研发机构和“中试+”生态建设,服务成都高新区早期产业科技创新体系。下一步,岷山科转将全力完善服务科学家实现落地应用的孵化体系、机制与模式,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的全过程创新服务生态链。
(来源 :岷山创芯)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任何涉及版权方面的问题,请及时后台留言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妥善处理